中国与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监管互认政策带来的机遇​
2025-07-25

中国与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监管互认政策带来的机遇

政策变革,开辟行业新航道

2025 年 7 月 16 日,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管理局(MDA)发布重磅公告:自 7 月 30 日起,正式启动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医疗器械监管互认计划。这一里程碑式的政策变革,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构建了高效流通的新通道,堪称重塑行业格局的 “加速器”。

在传统监管体系下,医疗器械企业面临 “一国一审” 的复杂壁垒。产品进入不同市场需重复开展临床试验、进行法规适配与注册申报,平均耗时 18-36 个月,仅合规成本就占企业研发投入的 20% 以上。而中马监管互认计划的实施,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 —— 中国医疗器械凭 NMPA 认证通过马来西亚 “验证通道” 可实现 30 天极速获批,马来西亚 IVD 产品经中国 “绿色通道” 60 天即可完成准入。这种 “一次认证、双向通行” 的机制,不仅将时间成本压缩 90% 以上,更使企业能集中资源聚焦创新研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马来西亚 —— 潜力巨大的医疗市场

马来西亚正成为东南亚医疗器械市场的 “增长引擎”,其发展潜力体现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上。

从产业政策看,马来西亚 “2030 新工业大蓝图” 将医疗科技列为战略支柱产业,推出包括 10 年免税、研发费用双倍抵扣等激励政策。2023 年医疗预算同比增长 12.6% 至 86 亿美元,其中 35% 专项用于基层医疗设施升级,直接拉动医疗器械采购需求。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核心成员国,马来西亚还享有区域内流通优势,为医疗器械辐射东南亚 10 国 6.5 亿人口市场提供便利。

市场需求层面呈现结构性增长态势: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从 2023 年的 9.5% 升至 2030 年的 15.3%,老龄化推动慢性病管理需求激增,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18.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东盟第三,催生对胰岛素泵、心脏支架等器械的刚性需求。医疗旅游产业年接待量超 120 万人次,其中 70% 来自中东及东南亚国家,带动高端诊疗设备进口量年均增长 15%。

当前市场呈现 “供需错配” 的机遇窗口:心血管介入、骨科植入、IVD 等领域需求年增速超 12%,但高端市场被跨国品牌垄断。中国医疗器械凭借 NMPA 认证与性价比优势,在超声设备、监护仪等领域已实现 25% 的市场占有率。更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的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其清真认证体系为中国器械进入全球 20 亿穆斯林市场提供了合规跳板。

 

PT-Medtech 双基地协同:政策红利下的最优解

在中马监管互认的政策框架下,PT-Medtech 家颖科技的苏州与泰国双基地形成 “东西呼应” 的战略布局,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弹性解决方案,尤其为希望出海的中国企业以及渴望进入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欧美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打造了一条高效且极具竞争力的商业通路。

 

苏州基地:政策对接的 “桥头堡” 与创新策源地

苏州基地 33,000 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中心,是衔接中马互认政策的关键节点。近 10,000 平方米生产车间内,近 4,000 平方米 ISO8 级洁净室配备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从精密注塑到医疗电子组装的全流程管控。凭借 NMPA MAH 委托生产资质,苏州基地能深入参与到医疗器械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至生产、注册的全流程。对于希望出海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而言,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能依据中马两国乃至国际医疗器械法规标准进行优化,确保产品既符合国内严格的质量管控,又能天然适配马来西亚 “验证通道” 的准入要求。

苏州基地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度融入苏州自贸片区 “企业出海一件事” 服务体系,依托片区整合的政务、商务、法务等多领域资源,为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支持。对于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美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苏州基地的专业团队能协助其解读中国医疗器械法规,利用自身先进的生产工艺与制造能力,助力其完成产品的本地化转化,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为后续借助中马互认政策拓展东南亚市场奠定基础。此外,苏州基地所在区域发达的供应链体系,能为企业提供丰富且优质的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泰国基地:区域辐射的 “枢纽港” 与成本优化中心

2025 年投入运营的泰国大城府基地,与苏州形成 “双轮驱动” 格局。6,000 平方米厂区内,900 平方米 ISO7 级洁净室通过泰国 FDA 与 ISO13485 双重认证,其生产线可满足不同国际市场对医疗器械的特殊要求。泰国基地在地理位置上优势显著,距曼谷机场仅 60 公里,距曼谷港仅 80 公里,通过泰国完善的交通网络,与曼谷港以及其他重要交通枢纽紧密相连。且随着中泰铁路建设的逐步推进与完善,未来将与马来西亚巴生港构建起高效的物流通道,有望大幅缩短运输时长,为医疗器械产品在东盟区域内的快速流通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原产地规则下的生产基地,泰国制造的产品可享受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关税减免,显著降低客户的区域分销成本。对于希望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欧美企业,泰国基地可利用当地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与丰富的产业工人资源,结合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管理模式,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同时,借助其泰国 FDA 认证资质,帮助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庞大的东盟乃至 RCEP 市场。

 

双基地协同的独特价值

这种 “苏州 + 泰国” 的双基地架构,为客户创造出 1+1>2 的政策红利放大效应:

1. 灵活产能调配:当马来西亚市场因政策刺激出现需求峰值时,苏州基地可凭借 NMPA 资质快速供应合规产品,泰国基地则同步启动本地化生产切换,实现从 “应急补给” 到 “常态供应” 的无缝衔接。对于欧美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在开拓中国及东南亚市场过程中,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市场需求,灵活调配苏州与泰国双基地的产能,确保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与稳定性。

2. 区域成本优化:苏州基地擅长高精密组件设计、开发及生产,泰国基地专注规模化组装,结合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对于需进入中东市场的客户,泰国基地可与马来西亚 HALAL 体系互认,形成 “一次认证、多市场通行” 的便利。欧美企业可利用苏州基地在高端制造环节的技术优势,把控产品核心质量,再借助泰国基地的低成本组装与区域贸易优势,实现产品在成本与质量上的最佳平衡,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 风险对冲能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地缘经济环境中,双基地分别覆盖中国 - 马来西亚直供通道与东盟区域网络,当单一市场出现物流或政策波动时,可通过产能调度保障供应连续性。对于中国出海企业以及欧美来华和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企业而言,双基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风险应对方案,有效降低因地区性不稳定因素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保障企业全球业务的稳健发展。

中马监管互认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两国市场的直接打通,更在于为企业构建了进入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 “政策杠杆”。PT-Medtech 通过苏州与泰国双基地的协同运作,将这种政策红利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价值 —— 从合规加速到成本优化,从区域覆盖到风险管控,形成全维度的竞争优势。这正是双基地模式的核心价值:让客户在政策机遇中,既能抓住当下红利,更能奠定长远布局。

请联系我们专业团队 info@pt-medtech.com,为贵企业量身定制一套最适合的出海及扩展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